当前位置:新闻中心
熊胆在历代典籍的记录(一)
2019-02-13 14:47:26
         熊胆是重要的传统名贵中药材,熊胆入药在中国传统中医药中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,居四大名贵中药“熊胆、虎骨、牛黄、麝香”之首,有366部医学著作记载熊胆的疗效。 
熊胆药用价值很高,具有清热解毒、镇痛、镇静、明目、清肝、润肺、解酒、杀虫之功效。治疗暑湿泻痢;惊风抽搐、目赤肿痛、翳障、咽喉肿痛、黄疸、胆石疝痛、胃痛、下痢、疮痈肿毒、痔疮痔漏;疳疾;蛔虫,多种出血等症。对急慢性肝炎、肝硬化有明显疗效。
         1、唐代甄权所著的《药性论》,本书以讨论药物性能为主,对君、臣、佐、使及禁忌等论述最详。计有君药76味,臣药72味,使药108味。记载了熊胆粉的效用,认为其功效主治是“主小儿五疳,杀虫,治恶疮”。 
         2、唐代苏敬等编著的《新修本草》(又名《唐本草》)是中国第一部由政府颁布的药典,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药典,记载如下: 
性味与归经:“味苦,寒,无毒。” 
功能主治:“疗时气热盛变为黄疸,暑月久痢,疳疾,心痛,疰忤。” 
         3、唐代孟诜撰,张鼎增补改编《食疗本草》为唐代较系统全面之食疗专著。 
性味与归经:寒。 
功能主治:“主时气盛热,疳疾,小儿惊痫。” 
         4、唐代王焘撰《外台秘要》汇集了初唐及唐以前的医学著作,使前人的理论研究与治疗方药全面系统地结合起来。 
用熊胆疗蛔心痛,记载“取熊胆如大豆,和水服。” 
         5、唐朝孙思邈所《千金方》中国古代中医学经典著作之一,是综合性临床医著,被誉为中国最早的临床百科全书。 
记载其治五种痔疮十年不愈之症“涂熊胆,取瘥止。” 
         6、北宋王怀隐、王祐等奉敕编写《太平圣惠方》为我国现存公元10世纪以前最大的官修方书,汇录两汉以来迄于宋初各代名方16834首。并载录多种古佚医书的内容,对中医方剂学发展有重大影响。 
         记载了熊胆粉的相关方剂,治疗小儿奶疳黄瘦,体热心烦用“熊胆一分,青黛半两,蟾酥半两,黄连末半两,牛黄一分。上药都研如粉,以猪胆汁和丸,如绿豆大。每服以粥饮下五丸,日三服,量儿大小,加减服之。”治小儿疳疮,虫蚀鼻用“熊胆半分。汤化调涂于鼻中”。 
         7、明代李时珍编著的《本草纲目》介绍历代诸家本草及中药基本理论等内容 
性味与归经::“苦入心、寒胜热,手少阴、厥阴、足阳明经药也。” 
功能主治:“退热,清心,平肝,明目去翳,杀蛔、蛲虫。” 
         记载熊胆:苦入心、寒胜热,手少阴、厥阴、足阳明经药也。退热,清心,平肝,明目去翳,杀蛔、蛲虫。 
         8、明代李中梓所编著的《雷公炮制药性解》一部较为详备的药性、炮制方面的专著。性味与归经:味苦,性寒无毒,入胆经。 
功能主治:杀虫散毒,可敷恶疮及痔。 
          9、明代李梴撰《医学入门》以《医经小学》为蓝本,引录各家学说,并附己见。内容有医学略论、医家传略、针灸、本草、各科用药及急救方等。 
记录:“熊胆苦明目涂疮痔,小儿惊风积痫良,杀虫消疸止久痢”。 
         10、清代黄宫绣编著的《本草求真》深研药理,“俾令真处悉见,断不随声附和”。以“求真”名书。每药直叙性味、功效,兼论药物来源、真伪及炮炙法。 
         性味与归经:“入心、肝,兼入脾、大肠。味苦性寒无毒。” 
         功能主治:“功专凉心平肝。惟其凉心,所以能治心痛、疰忤、热邪等症;惟其平肝,所以能治目赤翳障,恶疮痔漏等症,且能入脾而治黄疸湿邪,入大肠而治久痢疳疾湿热,并治小儿风痰壅塞,发作惊痫,要皆除热凉血,而病自愈耳。” 
         11、清代严洁、施雯、洪炜共同编著的《得配本草》记明各药性味、归经、功用和主治外,         详述各种不同药物之间相互配合应用。 
         性味与归经:“苦,寒。入手少阴、厥阴经。” 
         功能主治:凉心平肝,为眼障疳虫之要药,并治黄胆惊痫。 

首页 | 走进万鸣 | 新闻中心 | 产品中心 | 万鸣熊胆 | 国药瑰宝 | 万鸣熊乐园 | 招商加盟 | 联系我们
版权所有 Copyright @ 2007-2018四川万鸣熊产业集团 保留所有权利
蜀ICP备2023014670号 网站建设:汇都互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