熊胆在历代典籍的记录(二)
2019-02-12 14:50:00
12、清代黄元御编著的《玉楸药解》本书录收张仲景医书未载之药282种。各药分列性味、归经、功效主治,间附炮制方法等。记载了丰富的药学知识。
性味与归经:“味苦,性寒,入手少阴心、足少阳胆、足厥阴肝经。”
功能主治:熊胆苦寒,清君相二火,泻肝明目,去瞖杀虫,宁魂止惊,治牙疳鼻衄、耳疮痔瘘之属。
13、清代杨时泰撰《本草述钩元》中国汉医药学著作,成书于清道光十三年。
记载熊胆:“凉心平肝,为手少阴足厥阴阳明药。点眼,去翳开盲,涂恶疮痔,疗虫牙蛔痛,治小儿风热惊痫,杀疳虫,疗时气热盛黄疸,暑月久痢。”
14、清代陈士铎《本草新编》又名《本草秘录》,是丛书“中医经典文库”中的一册,本书以药性理论著称,解释药性又多从医理。其对药味选用配伍宜忌的论述,尤切中于临床,实用价值很高。主要的特点是对药物性味、归经、功效、主治等见解独特,多发前人所未发。
记载熊胆:味极苦。治男妇时气热蒸,变为黄胆,疗小儿风痰壅塞,发出惊痫。驱五疳杀虫,敷恶疮散毒。痔漏涂之,立建奇功。此物至寒,能退大热,可一用,而不可再用者也。存之以治火热而兼湿病者。
16、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》1963年版
记录熊胆粉功能主治:清心,平肝,杀虫。热盛黄疸,暑月久痢,蛔虫作痛,惊痫瘈瘲;外治目赤翳障,肠风痔瘘,风虫牙痛。
17、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》1977年版记录熊胆粉功能主治:“清热,平肝,明目。用于惊风抽搐;外治目赤肿痛,咽喉肿痛。”
18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编制的《中华本草》对各个历史时期民族医药文献著作进行了充分的分析,对药物作了系统的整理研究,成为一门融古贯今、全面研究中国传统药学的综合性学术体系,具有很高的中医药文献价值和学术价值。
性味与归经:肝、胆、心、胃经。
功能主治:“清热解毒,平肝明目,杀虫止血。主治湿热黄疸,暑湿泻痢,热病惊痫,目赤翳障,喉痹,鼻蚀,疔疮,痔漏,疳疾,蛔虫,多种出血。”
19、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年出版的《中国药学大辞典》是我国第一部收载药学学科词汇量最大的工具书。
记载熊胆粉“健胃杀虫镇痉、兴奋药。”
20、林吕何编著的《广西药用动物》记载熊胆:“清肝,润肺,健胃,镇痉,镇痛,镇静,解热,解毒。主治心胸痛,腹痛,目赤翳障,热病惊痫,小儿惊风,恶疮痈肿,胃痛,胆石疼痛和下痢。”
21、青海高原生物研究植物室编《青藏高原药物图鉴》记载熊胆粉:“清热解毒,消炎生肌,止痉,止血。治肺结核引起的咯血,胆囊炎,黄疸,眼炎症,癫痫,消化不良,疮疡肿痛,外伤等症。”